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2023年中期新能源行业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4-05-19 03:13:54 来源:爱游戏网站主页 作者:爱游戏网址是多少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共披露交易数量395笔,较2022年同期增长7%,披露交易金额达人民币1,371亿元。细致划分领域来看,尽管新能源车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加之上游碳酸锂价格震荡,锂电池板块在2023年上半年仍维持了100笔以上的交易数量,但随着行业成熟度提高,交易机会主要分布在细分赛道,故交易金额较上年同期下滑;钠离子等新型储能技术的火热拉动储能板块交易数量及金额双双较上年同期有近翻倍增长;氢能赛道的国产化商业化进程推进也带来新的投资者频频涌入,交易数量回弹趋势凸显;风电、光伏电站交易拉动基础设施板块活跃度环比有显著回升,而风电、光伏产业链也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新技术的迅速成熟与新老产能的更新替代共同驱动,并购交易金额较2022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及矿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表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态势,风光储氢等各个细致划分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外延拓展,叠加技术迭代进步、新模式和新业态也不断涌现,进一步印证了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也持续驱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交易活动保持火热。”

  2021-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交易金额及数量(按细分赛道)

  来源:投中数据、汤森路透、清科数据、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

  来源:投中数据、汤森路透、清科数据、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

  2023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坡,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上半年随着上游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波动,电池厂选择控制库存,整体市场热情有所减弱。从并购交易整体看来,2023年上半年锂电产业链并购交易数量同比下降24%,交易金额方面也会降低,同比降幅约50%。

  交易趋势下滑除了与整体市场环境趋于谨慎有关外,电池厂及电池上游四大主材的主要玩家竞争格局已初步确立,交易机会减少,故交易活跃度会降低;目前电池产业链交易机会主要分散于上游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型电池技术和电池回收,交易规模比较小,故整体交易规模有所下降。

  PE/VC基金仍然是锂电行业投资并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占比持续上升。投资人在锂电行业更多关注具有独特生产的基本工艺优势的上游锂电材料企业和新型电池技术企业,其中对固态电池的投资热度持续上升。

  私企投资人中多为新能源行业内投资人,有下游汽车厂玩家向上游延伸布局电池企业;也有锂电材料行业内的股权收购产能扩张。

  国企整体投资热度会降低,上半年仅有两笔交易;显示出国企对行业成熟度提高后的投资谨慎性。

  来源:投中数据、汤森路透、清科数据、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

  随国家及地方补贴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标准逐渐完备,储能商业模式日趋丰富成熟,叠加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持续降低的利好趋势,工商业和源网侧大型储能需求保持高增,储能赛道的商业化及市场化进程持续加速。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2023年1月至6月国内约16.35GWh新型储能项目投运,增长显著。

  从并购交易整体看来,2023年上半年储能产业链并购交易数量同比增长约150%,交易金额增长81%。储能新型技术,尤其是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创新型企业成为新任“吸金兽”;此外,集成商赛道仍获青睐,资本对3S(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和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关注相对减弱。

  PE/VC基金是储能行业投资并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占比持续上升。PE/VC基金投资人在储能行业关注点为成长期、初创期的创新技术企业及储能集成商,并购交易热点集中在储能新型技术和储能集成商,尤其是储能新型技术,资本向钠离子电池及液流电池的研发生产集中。

  私企投资人中约半数为新能源行业内投资人,更看重标的业务与自身业务布局的协同补充或是对领先技术的抢先布局。另外,也有跨界玩家将储能作为业务转型与拓展的首要选择之一;除通过并购交易布局储能业务外,亦有企业通过合资方式新建储能企业。

  国企直接参与储能赛道交易并购的案例较少,国企对储能行业的布局集中在储能电站的投、建、运营等阶段,以集中式电站开发为主、分布式电站开发为辅,同时,国企及国资通过基金LP的形式参与投资较为普遍。

  储能集成商仍受资本关注,尤其随着多数省份工商业峰谷价差的拉大,工商业储能项目得到市场的关注。专注于工商业的储能集成商在产品力、研发力、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也将更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独立储能在2023年上半年延续2022年下半年的热度工商业储能也在2023年上半年迎来高增长

  来源:投中数据、汤森路透、清科数据、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

  2023年上半年,国内风电及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100GW,其中风电达到78.42GW。2023年上半年风电光伏产业链披露交易金额达到273亿元,交易数量59笔,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0%及13%。平均单笔交易额上涨约50%。整体看来,风光电站装机带来的下游需求提升、新技术的迅速成熟与新老产能的更新替代共同驱动风电光伏产业链并购交易热度提升,位于光伏产业链中下游的电池片与组件环节成为上半年产业链的投资重点。

  财务投资人成为风光产业链并购交易交易的主体。新技术路线下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以及具有技术领先性的产业链细分环节是其主要关注方向,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企业营收的提升,进而导致企业估值的上涨吸引财务投资人持续投入。

  国企在产业链环节投资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光伏产业不可忽视的一环,显现出国资背景能源企业对新能源发展的决心与热情,以及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发展转变的战略趋势。

  海上风电深海、远海的发展以及风机大型化发展的新趋势继续维持,带来风电主机与叶片的稳定发展,吸引投资人关注

  来源:投中数据、汤森路透、清科数据、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

  2023年上半年基础设施交易活跃度表现较为平稳;风电光伏板块并购交易金额与去年下半年接近,但交易数量涨幅接近50%。

  2022年以来的国补核查使得央国企对存量电站的收并购更加审慎,更青睐通过国补核查的风光资产。另一方面,随着平价时代盈利质量的改善,叠加项目大型化、基地化的趋势,以央国企产业方为主导、以银行险资等金融机构为参与方的新一轮风光基础设施基金浪潮已到来。

  2022年底,多个省份发布集中式电站现货交易的试点政策,逐步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地面电站参与市场化交易,一般可获得优先出清机会,另一方面,也将面临电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在电力交易市场化的背景下,投资人更加偏好配置用电需求旺盛、调峰能力充裕的省份。

  从交易金额来看,央、国企整体交易体量仍高于别的类型投资人,亿元以上规模交易中以国企居多,国企仍是基础设施并购交易的重要参与方。

  从交易笔数来看,国企投资人交易笔数占比下降,或受央国企指标获取优势凸显、自主绿地开发比例逐步提升的影响。经统计,“五大六小”在地面电站开发指标获取占总比已从2021年的45.8%提升至2022年的60%。再如中国能建(601868)150亿定向增发,资金用于多个电站项目自主开发建设以及流动资金补充。

  PE/VC投资人,尤其是央国企/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及能源基金的活跃度显著提升。如国电投清洁能源基金管理、北京国能新能源产业基金、山东绿能私募互助基金、河南豫资涨泉产业投资基金等均在2023年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较2022年,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赛道景气度下降。充电桩中游的开发运营企业第一梯队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新进入者也多为合资或自营模式,融资需求及资本关注度均偏低,充电桩开发、持有或运营企业的交易并购表现相对疲软。资本在充电桩赛道的投入更多偏向上游的超充快充、移动充电、光储充等技术环节。

  来源:投中数据、汤森路透、清科数据、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

  2022年多家氢能企业冲击IPO受挫,反观制氢产业项目频频落地,招投标消息不断,叠加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趋势及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2023年上半年氢能赛道并购交易表现仍保持活跃,交易笔数较2022年上半年上升21%,与氢能赛道大量新玩家涌入密不可分。

  然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因新玩家数量激增,资本集中度被分散,加之投资机构因长期资金市场寒冬的影响,投资轮次主要仍集中在B轮之前的早期融资,多数交易仍处在千万级别,披露的交易金额下降约30%。

  PE/VC:氢能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下游应用的探索初见雏形。从领投方看,PE/VC为主要参与者,其投资方投向仍以围绕燃料电池相关为主,并逐渐由下游的电堆系统环节向上游关键零部件延伸,体现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此外,财务投资机构领投的投资组合中仍不乏政府背景的基金参与,如广西国富创新投资玉柴芯蓝(燃料电池)、嘉兴南湖领投羚牛新能源(燃料电池)。

  私企:7笔私企在氢能行业的并购交易中,普华永道观察到新能源企业的新业态布局,如:远景科技投资氢燃气轮机企业慕帆动力;亦有上市公司跨界氢能如昇辉新能源战略投资氢储运公司加强其在冷链物流车场景的落地,交易背后亦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国企:央国企直接参与投资并购活动较少,更多是参与氢能项目的开发投资,充足表现了央国企在能源基础设施中的引领地位,如直接开展如制氢等相关的项目投资,前十大制氢项目投资机构有9笔由央国企主导。

  核心环节格局稳定,出海或成新驱动因素:随着电池厂商头部玩家的集中度逐年提升以及各大龙头玩家纷纷完成上市融资动作;总体来说,动力电池行业格局初步确立,下游多元化采购需求将驱动各玩家持续提升技术及工艺;未来行业增量机会来源于储能市场及海外市场布局,现阶段电池厂的关注重点将为储能及海外市场拓展及项目落地。

  上游材料工艺改进机会持续,降本增效将成下一步重点:从电池上游四大主材来看,正极材料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将通过效率提升、对高镍等技术路线的持续研发投入稳固行业地位,新兴企业将专注于高镍、无钴、富锰化等技术突破;负极材料企业将持续石墨工艺的改进及效率提升,整体行业扩张或将带来一些小企业的石墨化代加工机会;隔膜仍以湿法为主,湿法+涂覆提升安全性仍将成为近阶段的提升重点;而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目前仍为主要材料,交易亮点存在于新型锂盐及添加剂的应用。

  固态电池继续成为新兴电池技术的关注热点:半固态电池将迎来量产周期,纯固态电池产品商业落地进程持续推进。电池回收赛道展现韧性,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有望得到持续关注。

  源网侧大储需量高增,独立储能发展迅猛:新能源发电侧强配储带来的确定性需求仍是表前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独立储能的发展则得益于逐渐完善的政策保障及盈利渠道的多元化。

  工商业储能经济性进一步改善:国内各省市电价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峰谷价差加大、实现“两充两放”的区域增多,储能核心部件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储能系统成本下行趋势明显,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性逐渐增强,储能资产更具投资和交易价值。

  储能电池赛道仍有新进入者涌入,行业格局或将变动:消费电池企业进入储能电池赛道,储能成为主要动力电池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战场”,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也将对储能电池竞争格局产生冲击。

  光储融合 ── 从趋势走向现实:除资产端光储共建外,2023年多家光伏企业发布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尤其是在用户侧场景下,光伏企业从产品上将光伏产品与储能产品深层次地融合,推出光储产品等。

  储能出海:过去几年,旺盛的需求及相比来说较高的利润水准,使得海外储能市场成为中国储能公司竞争的重要领域,产品直接出口/代工出口是中企布局海外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2023年上半年储能企业仍以产品出海为主,部分头部企业也在考量当地布局产业链的可能性。

  海外需求释放有望进一步加速中企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地理政治学、大国博弈等对整体产业链的干预和影响料将持续,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供应链、市场及成本的稳定性将成为投资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本土企业海外产能扩张以维持并深入海外市场将成为趋势,促使国内投资人加大海外产业链布局。

  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带来下游对产品价值重视程度提升:先进的技术、产品的质量、交付及服务能力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行业龙头及细分赛道头部玩家将凭借其技术、成本、资源、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大市场占有率以及更高溢价,竞争优势逐步凸显,或将映现行业未来整合趋势。

  各省对集中式电站参与现货交易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加强,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市场日益成熟,多元的商业模式将有望成为新一轮投资主题;在峰谷电价差加大、储能成本下行的趋势下,光储融合下的分布式电站收益有望改善;此外,成立合资公司以充分的利用股东双方产业资源优势以及资产开发、运营经验,将成为跨界企业进入分布式光伏资产投资领域的重要路径。

  国内大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为绿氢的制备奠定了有利条件:国内制氢项目的大规模落地带动制氢产业链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未来制氢环节将迎来持续的技术升级与降本增效,进一步带动绿氢的平价与大规模应用,从而凸显绿氢下游应用落地的重要性。

  短期来看,氢化工及其产品出海或成为绿氢消纳突破口:可再生风光制成绿氢可就近用来制造合成氨、甲醇等传统工业大宗用品,同时,绿氢替代传统灰氢还将应用于其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且多数为出海项目。

  中长期来看,下游交通领域有望从政府引导转向市场化:下游氢交通的商业化仍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成本的降低及技术的突破,未来在市场化需求的推动下,有望在中长期实现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的商业化(如:寒冷地区、长期及定点路线、港口等)。

  中国电力网:你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网中国电力网简介: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